床和远是什么结构(床的结构)

圈圈笔记 78

历史开讲

胡床二种家具与人们的坐姿相关,因远古社会并没有发明出椅子,所以当时的人是跪坐在席上,比如东汉末年的刘备,织席贩履,席就是草席,席在家中的地位类似现代的椅子,稍有身份之人必备,平常百姓则是直接坐在地上。

如坐字,就是人在席上跪跽的形状,表现为二人对坐。人们旅行至荒郊野外时,会直接坐在土堆上,引申为休息之意。

还有宿字,表示在屋内躺在席上睡觉。睡觉要经历一个夜晚的时间,所以宿也可以成为一个夜晚这种计量单位,上年龄的人通宵打麻将,会用几宿表示,只不过读音类似朽。

大约从商代开始,贵族们就普遍坐在席上,席就成为一种特殊的座位,只有特殊的人才能坐。比如东汉三独坐,东汉光武帝刘秀上台,为提高监查机构的地位,特意分出三块席留给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以示皇帝优宠

还有割席断交之意,三国时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也可以在同一张席子上睡觉,因志向不同,管宁主动割席以示断交。

但是,跪坐毕竟是一种不自然的坐姿,不耐久,而且不符合人的生理结构,所以会出现床代替其部分功能,也就是后来的胡床。

胡床,类似现代的小折椅,古代行军打仗时用的,名称见于东汉后期。从文献记载看,胡床的是一种临时性坐具,大多用于郊游、战争等,偶尔用于室外,但并不是常备的家具。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床还是要从睡觉说起。因席不能隔绝潮湿,所以就给席加支脚,这就是床。不过床并不为睡眠而设的,而是为病重之人而准备的,比如字。

作一个人被箭射伤的情形,在那个时代,中箭受伤的结果基本就是死亡。疾病也如中箭一样,得上即意味着死亡,要准备后事,且人们会将得病之人安置在床上,因此疾也有了重病之意。

比如《礼记》;曾子寝疾,,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说的是曾子得了重病,快要死了,死前要求从席换到床,弟子们想等到早晨再换,曾子不同意,曾子说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即死亡要符合礼仪就行了。

这也说明了古人的床是为将死之人准备的。

这种文化习惯在现代也有痕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死亡之人会被移到正厅铺板(门板)之上,下面用支脚垫起,高出地面。

但是,当医疗水平提高,在床上躺着病人可以靠药物延长病期,或者干脆因各种原因好了。这种情况多起来后,人们就不再嫌弃它为丧亡的用具,开始接受床为日常的的寝具。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