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唐诗
唐诗是一座无法超越的高峰。
山顶上住着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还有那个不慕荣利、人淡如菊的孟浩然。
五言、六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在他们手中信手拈来,化为绕指柔。
黄山归来不看岳。
本以为唐诗就是黄山,读完唐诗后天下的诗都不必看了,没想到在这座高峰之后,还出现了另外一座风光迥异、让无数中国文人为之倾倒的高峰,那就是宋诗。
宋代以后,中国的文人写诗不是学唐就是学宋,终究超越不了这两座大山。
唐诗和宋诗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诗。年轻时我们喜欢读唐诗,因为它语言平易,朗朗上口,朝气蓬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当我们读到这些诗句时,就好像大夏天喝了一杯冰镇可乐,爽劲十足。
宋诗
人到中年则喜欢读宋诗。
宋代诗人凭借他们深厚的学养,在诗中展示才学、发表议论,甚至一字一句都讲究来历出处。他们在诗中追求理趣,营造一种平淡典雅的风格。读宋诗,就好像品尝陈年的普洱茶,越陈越香,初觉甘苦,但回味悠长,气韵醇厚。
苏轼和黄庭坚是宋代诗人的代表。
宋代重文轻武的文化传统造就了宋代诗人浓厚的书卷气,他们是诗人、词人,又是学者、官员、画家、书法家。思想上以儒家为主,又参禅入道。
王水照先生说:宋代诗人是一种复合型、全能型的文人(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
论博学多才,他们远超唐人。
正因为读书多,所以宋人写诗和唐人有很大不同:唐人写诗靠天赋,宋人写诗靠才学。
当他们想要在诗中表达一个意思时,总能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中检索出曾出现的相似或相近的故事,并且把它很巧妙地放入到自己的诗中,如此典雅,读者浑然不觉。
如果你有能力透过诗歌找到这些字句的来历出处,一定会啧啧称奇,为诗人的才学倾倒。
黄庭坚和黄几复
有了这个背景,我们就可以欣赏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这首《寄黄几复》了。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黄几复是黄庭坚的朋友,他们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同科及第,是同学,也是江西同乡,还是政治上的同党,两人友谊深厚。
黄庭坚的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黄庭坚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德州德平镇(今属山东),担任一个管理地方治安和负责税收的小官。他的朋友黄几复在四会(今广东四会市)任知县,那里人烟稀少,蚊虫肆虐,瘴疠流行,黄几复在那里生活得并不如意。
两位朋友一个在南,一个在北,遥远的思念只能通过诗歌和书信相互传达。
《寄黄几复》赏析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第一句我们一看就明白:黄庭坚在德平,那里靠近北方海滨,而黄几复在四会,那里靠近南方海滨。
一般的读者都能读懂,但是一旦挖掘背后的典故,那就不简单了。
这句话出自《左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当黄庭坚想要表达相距遥远的意思时,他会立马从知识储备中检索到这个出自《左传》的典故,并恰如其分地用在自己的诗中。
寄雁传书谢不能
这句背后也有一个典故,来自《汉书·苏武传》:汉使出使匈奴,使者设法要把苏武从匈奴接回国,于是就告诉单于,汉天子在打猎的时候射落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腿上有一封书信,正是苏武写的,他千里传书告诉汉天子自己还活着。匈奴人只好把苏武释放了。
从此鸿雁传书成了古人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但是黄庭坚在此基础上却能够推陈出新地说:想拜托大雁带封书信给黄几复,大雁摇摇头推辞,说那里路途遥远,快递送不到。
这就是黄庭坚点铁成金(黄庭坚《答洪驹父书》)的本领,他把大家用熟、用烂了的典故重新熔铸,使平常的诗句产生了新奇的效果。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是宋诗中的名句。
上句写二人十年前同科题名、在京城聚会的得意和热闹,下句讲十年分别后两人的失意和凄凉。这十四个字道尽了二人十年间人生的起伏,一热一冷,尺幅千里。
这一句虽说没有用典故,但和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有很大的相似性:无论是词汇桃李春风雨,还是上下句之间造成的对比和反差。
但是黄庭坚就是能够把古人说过的话、用过的词,变成具有自己风格的语句,使之夺胎换骨(惠洪《冷斋夜话》),焕发精神。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这一联是黄庭坚想象黄几复当时艰难的生活:家中一无所有,只有四块墙壁。并且劝慰朋友:有病就去看看,不要一拖再拖,久病成医。这一联表面看不难懂,但是就在两句中,黄庭坚接连用了两个典故。
上句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这是西汉大家闺秀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故事。卓文君来到司马相如家中一看,一贫如洗,家中只有四面墙。当然这是文学的夸张和幽默。当时黄几复远在四会,一家人过得寒酸,黄庭坚自然联想到这个典故,用在诗中贴切幽默。
下句是出自《左传·定公十三年》中的一句古语:三折肱知为良医。
就是说一个人摔断了三次胳膊,也就自然知道怎么医治了,成为一个好医生了,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久病成医。
但是黄庭坚却告诉朋友,你可不要自己当医生,有病了就去看大夫。既用了典故,又反其意而行之,使诗歌有了不俗的创意。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依旧是黄庭坚的想象:在满是瘴疠之气的溪水对岸,黄几复在一盏油灯下不忘读书,头发花白,处境凄凉。
这句诗中头已白化用了杜甫《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
而隔溪猿哭瘴溪藤则是来自唐代张的诗《哭建州李员外》。
李员外一生不幸,诗名不达,官位不显,黄几复也是如此。张诗中以溪猿哭旧时结尾,黄庭坚的诗歌以隔溪猿哭收尾。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诗人巧妙化用的结果。
黄庭坚的才学
这就是黄庭坚的诗。
首先,短短的一首七言律中引用了《左传》《史记》《汉书》的典故,还融合唐人诗句,可以说无一字无来处,这是他的才学。
其次,他用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方法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他的艺术。
最后,黄庭坚的诗歌让业余的读者读起来不觉得深,让专业的读者读起来不觉得浅,这是他的智慧。
这三点是黄庭坚诗歌的风格,也是宋诗有别于唐诗的特色。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