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板栗在夏县培育历史悠久,是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每年中秋时节,外地客商云集泗交镇西沟村,上门收购,主要销往安徽、陕西、河南、太原等地,产品供不应求。截至目前,全县板栗面积2.3万亩,年产量达到345万公斤,每年为泗交镇和祁家河乡群众带来3000余万元直接经济收入,已成为山区群众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夏县板栗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夏县泗交镇西沟村板栗园)
一、立足实际,特殊环境培育特色板栗
一是历史文化悠久。西汉司马迁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就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明确记载。西晋陆机为《诗经》作注也说: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地方不及也。由此可见,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栽培板栗。夏县的板栗栽植,清康熙四十七年间《夏县志》中就有记载,乾隆年间的《夏县志》称其为茂栗。夏县板栗栽植面积占山西省90%以上,是山西板栗的主产区。20世纪70年代,曾远销香港及东南亚市场;80年代在山西农展会上,贾路1号斩获金奖。二是保持纯天然生长。夏县板栗生长在原始落叶阔叶林古树群落分布的最为丰富最为典型的区域,多是实生繁殖,以野生为主,分散生长在泗交镇的西沟、窑头、唐回、马家庙、曹家庄及祁家河乡小庄等14个村的山坡沟壑。树龄长,50年老树面积超过1.2万亩。三是地域特色品质明显。小气候独特,昼夜温差大,糖分易凝结,生长周期长,表现出粉儒香甜特有品质。板栗外形美观,仁黄白,饱满,外皮光润易剥,水分少,出粉率高,营养价值极高。据测定:含蛋白质6%~10%,糖分10%~12%,脂肪7.4%,淀粉60%。富含的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磷、钾等矿物质均比其他地方栗子高。
(板栗园中即将成熟的板栗果实)
二、综合施策,板栗发展注入新动能
夏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按照科学化、精细化、品牌化、项目化、产业化发展思路,以财政投资为杠杆,建立示范栗园,综合管理管护,适度开发利用,产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区域特色显著,口感品质优良,品牌价值较高的高端干果。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县林业部门与泗交镇联合组建保护发展领导协调小组,实行双组长制,县林业局抽调干果方面技术人员、产业发展人员和森林派出所民警,泗交镇抽调包片副职、农科、林业和包村干部为成员。领导协调小组下设协调保障组、技术服务组、保护巡护组,为栗农提供技术支持,采摘时节巡护和产业发展指导等服务。同时,与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定期协调沟通机制,确保实现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建立板栗示范园。结合板栗处于森林中的实际情况,按照森林质量提升的具体要求,科学开展示范基地建设。选取集体板栗园建立示范栗园,现已建成100亩左右示范园3个,将先进地区管理技术和夏县长期积累的管理技术相结合,重点开展大树修剪,在不破坏森林的前提下开展地面灌木处理,就地选取优良的毛栗品种,开展适生高接选优,培育个头适中、品质口感上乘板栗。总结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技术标准,循序渐进,示范带动,打造高质量夏县板栗。三强化技术支撑。县聘请省级板栗专家,确立高接选优、栗果虫害防治等方面课题,联合省内外专家和泗交镇西沟村毛栗土专家开展课题攻关,已取得一定进展。县林业局抽调板栗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与西沟村土专家组建技术服务团队,持续对贾路1号和西沟7号品种进行选优。同省林草局干果专家建立联系指导机制,力争成为省级科研实训基地;县林业局技术人员长期驻村,蹲点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本地板栗土专家土的优势,构建起相对完备的技术指导服务体系。
三、延链补链,助力小板栗成为大产业
一是品牌化。注册原产地商标,保护传统品牌。加快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报工作,力争2023年申报成功,进一步增加夏县板栗知名度。二是专业化。鼓励各村集体内板栗园的流转(国家林改政策),发挥大户规模优势。壮大泗交西沟板栗合作社发展,完善西沟村交易中心,扩建200万公斤冷藏保鲜库,延长板栗上市时间。产业招商和支持本地企业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投资板栗深加工,重点在真空包装食品,板栗粉等产品上实现突破,打造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板栗品牌,增加附加值。三是网络化。在线下销售的基础上,加大网络销售。结合面积少,产量低,品质高,价值高的特点,走高端化食品发展之路,支持企业开展网上销售,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开发板栗旅游项目。结合打造泗交镇国家级康养旅游度假区,积极开展板栗捡拾体验游,涵盖现炒煮品尝、感受历史文化、徒步古树群落等子项目,充实全域旅游项目,持续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收入多元化,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