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白蜡金是什么人

圈圈笔记 69

我观猴戏(五)

东部曙光

这一章我们介绍的,我最为尊敬的、欣赏的,同时也是最爱的京剧演员之一,二李门人优秀代表,号称京剧最后一位猴戏大家的董文华董大爷!

董文华老剧照:左侧《弼马温》,右侧《闹天宫》

董文华大爷的前半生堪称津门梨园界的传奇典型,一辈子经历在行内来说简直牛到不行:他出生梨园世家,自幼随父练功,八岁就开始登台,十一岁开始搭班演出。这都不算什么,因为我前面介绍的诸多神人都是差不多这个岁数起来了。但是他真正牛的是接下来:董大爷十三岁就可以独自挑班演出了!知道这意味什么吗?也就是说这位当时的梨园新秀还没成人就已经是小老板了。自己挑班就意味着手底下要管着一帮人,他们要靠老板吃饭养家,这个班的一切演出任务就是围绕着挑班老板开始转的,这事放在一个十三岁孩子身上有点不可思议!因此董文华大爷行内得了一个雅号董四早,就是说他学艺早,登台早,出名早,挑班早。他的出世轰动了整个天津卫!(相比较某位当年拍戏高度近视热水也得老爸打的老艺术家……咳咳咳……)

京剧挑班头一样说得有这个能力,得是这块材料才有威望招人,才有大名传到戏院老板耳朵里,人家才会把戏班子全请来,看的全是老板的功力老板的能力。就是两点:一是戏里的能耐必须要大,不然没观众看你;二一个就是戏码必须得多得全。戏院方给你派什么戏你就得演什么戏。不管你会不会。如果不会哪怕现钻锅(梨园行话,即临时学习)连夜熬你也得学会。不能说不会,因为敢说一个不字戏院方就认为你能力有缺口,冷落戏班甚至辞工都有可能!南方规矩则更极端:不管演员本人专业唱什么行当,上头给你派什么行当就得唱什么行当。所以直到现在南派演员很多都文武双跨,生净丑一把抓(例如高庆奎,现在高派老生都有能唱花脸的一门传统)除了旦角,因为女性角色戏路太窄,好在戏码多,够派。不过旦角也是要文武兼备的。当年上海滩旦角双后童芷苓言慧珠都是如此,二人都有挑班能力,也都是文武全才,而且都还有一个技能:四大名旦一担挑!学梅尚程荀四位惟妙惟肖,二位的威名一直在沪上梨园界传了几十年!

像这种挑班能力超强的狠角色,去投靠戏院方都得干一件事:递折子。这个折子就是一份叠纸小札,抻出来是一长条的纸,上面就写了自己会多少多少出戏。如有挑班能力者,每天夜戏(曲艺行话叫灯晚儿)的末一出大轴戏就要老板演。最低限度是一个月不翻头,即一个月的大轴戏不重复,加上别的什么要求,至少要会六十出压台的大戏镇住场面。你就问问现代梨园界六十岁以下的艺术家们,他们这么多年学戏有几个够六十出?先说一个南派京剧戏祖老三麻子王鸿寿的故事:

至于三老板(即王鸿寿本人)会多少出京剧我不清楚。只听长期与他合作、陪他演马童的刘长林对我说:一次在北京崇文门外茶食胡同广兴园演出,在后台谭鑫培与三老板坐在水牌前桌子的两旁喝茶,突然谭先生站起来提笔在水牌上写谭鑫培演戏一年不翻头,三老板跟着也写了三麻子演三国、列国戏三年不翻头。这虽是个玩笑,但也表明两位戏剧大师的戏路是何等宽广了。(本段摘自王鸿寿高徒,北方红生戏泰斗李洪春口述著作《京剧长谈》)

关于王鸿寿肚囊如何之宽敞,南派悟空戏开山祖郑法祥在谈艺录里说了这么个事:当年王鸿寿在上海搭老天仙戏班时,老天仙总管事赵嵩绶要跟王老盘盘道,问他都会什么戏,叫他开个清单,日后好按单子派戏。王鸿寿一笑说:前三皇后五帝,除了官兵拿强盗、仙人捉妖怪,还有三百出。您只管派吧。赵很难伺候,他也是在行里混了多年的老油条,肚囊不比王鸿寿窄,是出了名的戏包袱,他对于这个可是眼里不揉沙子,所以老天仙这个班子很难搭。但王鸿寿这话一出可把赵吓了一跳。他以为王鸿寿吹大牛,那就如他所愿,派吧!万万没想到,王鸿寿这话都是搂着说的,连派了多日愣没考倒他,多冷多偏的戏王鸿寿也没吐一个不字。但也不是把把顺利,有一次赵派了一出《单刀会》让王鸿寿唱,现在京剧红生舞台上看这个很容易了,但一百多年前那时,这出戏除了昆曲班几乎没任何京班沾手过。哪怕作为日后的京剧老爷戏鼻祖的王鸿寿都很生疏。可这也没难倒他:戏的大路他知道,关键是词句,他不是全会。仗着对老戏手拿把掐,愣从别的戏里摘出几个同样曲牌子的词添进去应急!有一句叨叨令是从《铁冠图.刺虎》里的一句里化用过来的,里面有三个字银台上,其实是说女人的梳妆台,从关羽那儿说出来根本不对嘴。但情况紧急,临时也算应付下来了。生生从别的戏里攒出来一出《单刀会》我就问还有谁???而且除词句欠妥,整个戏表演风格甚至比老《单刀会》还精彩。自此之后,所有唱《刀会》的全按王鸿寿的路子开演了。(三老板这还不是挑班大老板呢就这样了,足见那个时代梨园界的水平)

说了这么多案列就是为了证明:董文华大爷当年的挑班生活多不容易。不上二十岁的区区一个小孩,居然要担负起几十口子人的生计。就促使着他不断的学戏练戏。还好遇见的周围人也无门派之见藏着掖着,他就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吸取着精华。

像上面被派戏的难住的情况其实董大爷也经历过一次:那时候他在天津刚刚落户挑班,带着一伙人靠上了一个大戏园子。有一天派戏的跟董大爷的父亲商量说要给几天之后的大轴安排一出吃功大戏《法门寺》,问董大爷有没有这出。董大爷那时候其实根本不会!但父亲为了一班人的生计硬头皮接下来了,马上水牌子就戳出去。董大爷一看水牌子上的大轴戏自己根本不会,就和父亲说了这事叫他们赶紧改戏,谁知父亲毫无征兆的啪一个大耳帖子就上来了,并训斥董文华大爷:不许你说不会。戏班子指着你一个人吃饭,你要说不会戏院方非得把人辞了不可!你不会不代表我们不会,戏班老人可以教,但就是不能说不会!就这样这爷俩连夜找明白人去学,而且不能学大路货色,要学就学一鸣惊人的、拿的住观众眼睛的。他们就照着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关东伶王唐韵笙的路数学(唐先生与当时南北须生两位泰斗马连良麒麟童并称南麒北马关外唐,是东北系京剧的代表人物,沈阳京剧院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文武昆乱不挡,而且身负编剧、主演、舞台调度等多门能力,因为熟读《三国》《列国》等多种古代小说戏书编戏得心应手,经他上手编的戏没有不是精品的!代表作有《闹朝扑犬》《驱车战将》等。被人称为唐列国唐圣人。有一个传闻侧面说明他能戏之多行当之全:早期京剧在化妆上有七种不同的勒头网子分属不同的行当,唐先生牛就牛在这七种网子他都能上头,也就是说他除了旦角每一个行当没有不通不精的。这样的天才在京剧二百年历史上也不超过五个!可惜唐派京剧要求太高传人稀少现在濒临绝迹。)唐韵笙的《法门寺》路数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前面老师赵廉这都是正常的老生;关键在后面他还要赶一个刘媒婆,这都是彩旦的活,属于丑角,俩根本挨不上!而且这个刘媒婆也与众不同,按老路子要有一百零八句流水板的唱,还有耍烟袋的绝活!就这个戏路子董文华大爷三天拿下,靠着这手活戏院连续满客一个月。服了!

唐韵笙《闹朝扑犬》饰演赵盾

董大爷生活照

后来董大爷还自己组了董文华京剧团,还是自己挑班干。再然后加入国营剧团建华京剧团,又得到多位老先生指点。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在天津梨园界董文华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出了天津就有点糟糕了。因为建国后正值他的艺术生涯的壮年时期,因为种种变故就被安排到某处主抓教学任务了。事业重心不在舞台上,但是功夫上是绝对比那些享誉京津沪的大角们不差的!而且他们家不仅他一人在业界得享大名,他的千金,就是梅兰芳梅派一门第三代的大师姐,梅派大青衣里能排前三的董圆圆大小姐。真是将门虎女!

借着说他老人家的经历发了几个牢骚,接下来还是我们的主题:猴戏。

董文华晚年演出《借扇》

董文华大爷的猴戏堪称津门一绝。因为他的猴戏不仅仅是一家一师所传所授,而是那个年代北派猴戏的精华都凝聚在他一个人身上了:最开始是自己也是会猴戏的,但是只得到一位名师传授,那就是名震天津卫的猴戏名家小盛春的指点。这位爷现在不怎么出名,是因为他只在天津活动,后来落在塘沽京剧团,但是业务能力杠杠的!因为天津观众最难服人,观众都懂戏,上了台没能耐他是真敢给你往下轰。包括现在天津观众都有这个遗风。小盛春能在天津站稳几十年其功力可想而知。当时天津当地武生他是头一份,后来的天津两位享誉全国的武生霸王厉慧良张世麟在当时名气都没他高,他俩都是服小盛春能耐的。

小盛春《十八罗汉斗悟空》

董大爷学这一门猴戏条件简直得天独厚,因为小盛春跟他们家关系不是一般的近,就等于是他们家人。因为小盛春本人就是董文华的祖父用一张关书划来的手把徒弟(这关系可以参考电影《霸王别姬》小豆子进科班,但是比那种科班制度的师徒关系还要近),这种基本就是把徒弟当半个儿子教养的,不过还要相当于半个保姆,照顾师父饮食起居家务事,学成之后还要效力一年,所得收入全归师父。但小盛春就没这个麻烦了,因为他直接把师父认成义父成了一家人,而他本人也就是董文华大爷的叔叔了。就这样他把小盛春的猴戏精华学了一个遍。

小盛春是他的猴戏艺术第一个贵人,他之后所有的表演风格都以此为基底发展。而真正能叫他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的恩师,则是他的第二位,也就是活神仙李少春。

时间就在一九五七年。当年董文华在天津已经是大红大紫的挑班老板了,有一次演了一出猴戏,谁知台下就坐着一位真佛,就是李少春本人。他是听说董文华戏好来相看人才了。散戏之后李神仙找到后台对刚下台的董文华说:戏还行,不过没进人物。光是出手活还有把子(京剧里所有对兵器的运用统称把子功)玩的花花那没用,还比不如去杂技团看好了。说完就邀请董文华隔天晚上看自己的戏,也是猴戏:《闹天宫》。董大爷当时好歹也是小老板,带着几十口子人活着呢!这话一听不乐意了,非要看看这活神仙究竟几斤几两。谁知第二天一看立马就服了!据董大爷本人说看了少春先生的戏才知道什么叫进人物,于是改日找了个机会快马加鞭地赶紧拜师。从此董文华就成了李少春的门人之一,李少春把这一身好能耐倾囊相授,使董文华进步极快。

GIF

将田径运动中的撑杆跳运用在京剧里是李少春的首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少春与姐夫李万春用猴戏打擂,竞相编排新猴戏。李少春在新排《骷髅山智击尸魔》(即三打白骨精)时将撑杆跳用在戏中,能用金箍棒(白蜡杆制作有弹性)拄地一把把身子撑起来,之后准确穿过一个三张桌高遮有山形景片的高台(景片上只有一个仅容身子穿过的小洞),后来这手活传给董文华,董大爷就在《截江夺斗》中运用,表现赵云在船上为了追上孙夫人的小舟,情急之下用枪杆撑船跳到另一条船上去。

这才仅仅拜了一位李家人。后来八十年代拍摄我们的老朋友即电影《人.猴》期间,董大爷和李万春长子小春老师共为主演。按李少春那的辈分,少春先生的外甥小春老师和董大爷是表师兄弟。这期间小春老师就说了:我二舅(即李少春)已经没了,你也该拜拜我父亲(即李万春)了。正好这个电影的京剧顾问就是李万春,于是还是趁热打铁,李小春做中人,董文华就又拜了李万春为师。李万春那时候离去世已经没几年了,但在最后的时光里,怹仍是和小舅子一样对董文华倾囊相授。把自己好多轻易不传人的绝活都传给了董文华。

师兄弟林中练功(电影《人.猴》剪影)

练功场景二

董大爷耍耍棍露露能耐

师兄弟同耍棍

师兄弟两棍对练

交相辉映

还有勾脸的:

蹭蹭痒痒

吓死你!!!

你给我下去我上来!

你敢盯我?

具有破站特色的可爱场景

打打拳吧!

董大爷的猴戏如果按照我来看,就是他已经将小盛春和二李的表演艺术精华融于一身,重新闯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新的猴戏之路。他的猴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精神,再有一个就是,由于有一条好嗓子,他唱猴戏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响亮,有孙大圣的怒威在!当年北昆猴戏名家郝振基先生有铁嗓子活猴的美誉,我想放在董大爷身上再合适不过。而在对猴的模仿中他采取的的在人猴之争道路中间走出新路数。据他老人家自己讲就是:在台底下就是赶紧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包括身份,行为在脑子里都往猴身上靠,就想自己是个猴,等一要上台,突然冒出一个念想就是自己要学人!这样在台上呈现出的艺术效果就是非猴非人的境界!在台上,你看他是猴吧,他突然把脸一板,神威气概势不可挡;你看他是个神仙吧,他突然把脸一扭脸皮一抖,又偷桃又偷丹,活脱脱一只活猴子。

《闹龙宫》中孙猴子顽皮地拽龙王胡子

还是以戏为例。

《五百年后孙悟空》这是恩师李万春亲授的好戏,是万春老早年猴戏名作之一。当年万春老北京京剧团一个徒弟演这出戏之前出意外没法上台,万春老现打电话从天津连夜把董文华约到北京火速救场。到北京之后还有不到一个小时开戏,董文华一遍勾脸一边和乐队对戏,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虽是现对的戏没排过一次,但演出效果极其之好,观众都称赞来着了,足见董大爷在这出戏上的熟练程度和下的苦功夫。

剧中设定:孙悟空因为在五行山被压了五百年,长了一身青苔,所以给设计一身绿色豹衣豹裤,绿色软罗帽绿色打鞋。这一身是任何别的猴戏所见不到的(就是别叫人说孙悟空怎么能穿绿色呢!这是胡编,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不过我估计他没那个胆量!

孙悟空刚从五行山蹦出来可算能活动了,赶紧翻几个跟头松快松快!

得劈个叉再打个飞脚,张张被压的筋骨!

一个不够再来几个(一共是六个摔叉!)

出来之后感觉身体被掏空!

突然想起来我是个猴来着,抓耳挠腮

蹲下来亮个靴子底,松快松快膝盖!

打打拳,做个广播体

松动松动全身,翻跟头吧!(京剧中将这种不靠手单用腰腿力量的侧翻叫做漫子,有从桌上翻下的漫子下桌,还有就是这种台漫)

再来一个!

俺老孙越翻越来劲了!

再来一个,舒服!

哎呦,舒服的停不下啦!

差不多就行了,不翻了

再打个飞脚涮个腿

收工!见师父

董文华大爷为了揣摩猴戏动作曾经亲手养了五只猴,与他们日夜相处观察,终于从猴身上总结出了属于他这一门独一无二的动作。是只属于他的三门绝技:

猴拉拉,是完全模仿猴子有时候在行动时的顺拐动作,这里表现孙猴子突然被牛魔王大哥叫住情急之下的动作

猴矮子,也是模仿猴的行走姿势,似站不站似蹲不蹲。这里表现孙悟空给唐僧拉马想起来自己在天宫御马圈的自在来了

三连蹿,这里是表现孙猴子龙宫借宝时猴性十足的顽皮模样,见了龙王也不老实,到处跳来跳去,这里面就见了功夫了。图一一条腿在桌上从龙王头上跨过然后直接跳下,底下其实空出来将近两米的高度,得有点胆才行!(注意一旁王八精把椅子往外挪了一下)

到处翻动不老实,还翻跟头!

顺着刚才跳下的还让王八精挪了的凳子一把就蹿上桌子,速度之快间不容发,而且落地落桌无声。在行动时台词一直不能断,上桌后保证正好说完。(台词是:家住,花果山水帘洞,只因缺少一件趁手的兵器,特此前来一借尔!)

这张大嘴桃心的猴脸出了天津市绝对看不到,这就是董文华继承的小盛春的特有脸谱,而且董大爷除非多戏联演,否则只在《闹龙宫》一出戏里露过这个,除此之外他都是用李万春的那张倒栽桃的谱式

(董文华大爷其实和猴子们感情超深,当初有一只猴子得了急病,董大爷急得和什么似的抱着猴子就往人的医院跑了。挂号的工作人员问病人姓名,他脱口而出姓侯,工作人员抬头一看是个猴子,怪不得姓猴呢!董大爷这才意识到闹了个大笑话。当然从这几只猴子里董大爷学到了很多东西。)

就这三套动作只要出现在戏里任何一个,都能得到全场观众的满堂彩声。足见其创造力之新,舞台效果之好!

在创新之余,前辈师长的老派技艺他也非常完美的继承了下来。比如说李万春老,万春老曾教过他一个绝活,就是他从载涛涛贝勒那里继承来的宫廷猴戏路数:《偷桃盗丹》吃真果。当年万春老在那上面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吐果嗑皮,怹嚼完之后的果子吐出来之后非常碎,靠口腔之中的喷力一把喷出像雾一样的感觉。还有嗑皮,就是怹能用门牙像小刀一样一点一点能把一整个苹果的皮旋下来而不断,一直藏在嘴里,等抻出来时观众大惊,一是惟妙惟肖的活猴动作,二来,这还真是功夫呀

万春老给董文华大爷训练很简单,就是用一筐苹果不停的练,据董大爷之后说:真是痛苦呀!腮帮子都累的动不了了,牙生生嗑出一条缝儿出来,门牙跟牙牌堆堆儿似的分层!之后相当长时间他见到苹果本能的就想吐!但是,皇天不负苦心人,苦练这一番本领让他有了另一个夺人眼目的绝活。

嗑苹果那个媚气的模样不是一般的可爱!(必须得是苹果,不然出不来效果)

一点一点皮从嘴里出来了!(摘自《角儿来了》董圆圆采访录像)

具体就是这样的情景

除此之外,董大爷还独创了许多绝活,有些现在已经成了合格武生的必习功课。就比如这个:

GIF

扫堂腿接自动转身

这个就是董大爷首创的。一般来说传统的扫堂腿接的都是旋子,就比如这样:

GIF

扫堂腿接旋子(旋子即借腰腿力量协调上半身在空中像蝴蝶一样全身张开悠起来,是武生基础必习功课之一,高手,如天下第一女武生裴艳玲年轻时可以连续七十二个旋子不停!)

GIF

旋子在花滑里就被叫做butterfly spin,后面还要接高难度动作(感谢羽生结弦小哥哥的动作提供!替柚子哥打call!)

但是董文华大爷就把这招接成了:转完之后不用手借力,一腿盘起,只用另一条腿和腰腹力量相配合,自动在台毯上蹲下单腿转圈。就有点像花滑里面的蹲踞旋转,不过在京剧舞台上都是地毯和鞋底接触而不是像冰面那样光滑,难度自然极大。

GIF

花滑之中的蹲踞旋转

当然,后人在这招之上越玩越精,就比如这样:

GIF

王大兴《大四杰村》,开始还是像董文华大爷一样,不过他可以把身子整个张开,更美观

GIF

转着转着慢慢站起来还能转!

还有就是棒式。京剧中孙悟空的金箍棒耍的方法千姿百态,(可不是六老师十年如一日的那几套)每人每家每派都各有千秋。董大爷的特点就是:在随意中秉持着严谨。很多棒式看似随手摆出动出,但必有一定的套路,且和锣鼓点永远严丝合缝,说动就动说停就停。看董大爷耍棒,如果不是老看客,绝不会想到下一步董大爷的棒子是怎样摆出来动出来的。等一完成亮相之后才会恍然大悟:原来金箍棒还能这么耍这么摆!

GIF

耍棍一

GIF

耍棍二

GIF

耍棍三

GIF

耍棍四

GIF

耍棍五

GIF

耍棍六

GIF

耍棍七

GIF

耍棍八(小白龙由王 立军饰演)

GIF

耍棍九

GIF

耍棍十

GIF

耍棍十一

再说待人上董大爷的品行:

董大爷不仅技艺精湛,更可贵的是他还很会提携后辈,津门武生霸王张世麟的儿子张幼麟就是这么叫董文华大爷引导从业的。张世麟老张爷本来是不想让儿子从事这行的,干这个的都知道这行多苦多累,有任何可能的机会都不能叫后辈受罪!所以就叫张幼麟念书。但没成想造化弄人赶上了十年浩劫。当初张幼麟16岁初中毕业,正处在教育事业混乱的十年浩劫期间,他没有机会继续升学深造 ,被分配到天津机车车辆厂当了一名工人。当时董文华大爷就在天津 《海港》剧组 ,他和张世麟都是建华京剧团的同事,交情不浅。他慧眼识珠,一口就认定张幼麟如果学戏,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演员,再三动员张幼麟的父母让幼麟进剧团学戏,张幼麟的父母终于被他说服。张幼麟由董文华大爷推荐,凭着能翻一些跟头,顺利地考进了《海港》剧组,从此走上通向艺术殿堂的艰辛之路。 虽说十六岁进行有点太晚了,但张幼麟大爷意志十分坚定,拼命练功,一年之中只有大年三十和年初一歇息,其余时间就是练功。借着父辈师长在他身上下的心血和个人的勤学苦练,终于成为当今京剧界北方武生行一杆大旗!和上海的当今长靠武生第一人奚中路奚大王并称南奚北张!他今年已经六十多岁的年纪了,但仍旧能走大量高难度的繁难动作。前些日子刚给自己的父亲张世麟老张爷组织了一场大大的纪念演出,汇聚全国老中青三代武生名家新秀,在圈里一时风光无限!而这一切的开始,全是由于董文华大爷的全力推荐和坚持促成的。(对比某位也是半路出家但近年不干正事一心挣钱还声称要起诉替身的某位,呃……)

张世麟《挑华车》

张幼麟《挑华车》

张幼麟高徒王大兴《挑华车》,这也是舞台上爷孙三代英雄

张幼麟(左)饰演李弘基,张世麟(右)饰演周遇吉,父子合演《对刀步战》

当然,这一切能够传下来还得感谢我们董文华大爷的火眼金睛,看出张幼麟大爷是块材料,否则今日的津门京剧界一定会少一位大才!少一辈高人!

可惜的是,他老人家也在零八年驾鹤西归了。不,是驾云西行,他演了一辈子孙大圣,他就是行者本人!他应该也是驾着筋斗神云去往西天回归斗战胜佛的宝位了吧!

记得他老人家临去世的前几年,北京为他的恩师李万春组织了纪念演出,他在和李家第三代合作四演《闹天宫》时扮演第一个出场的孙大圣。那是何等威风,全场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在他一人身上!他带着杨小楼赠予他恩师李万春的那对黑狐尾,在台上惟妙惟肖的表演。那神情,那功力。不好说超神境界,但也已入得化境。抬手动脚皆是戏,让人目不暇接,叫在场人流连忘返。真乃神技乎!

GIF

董文华 四演《闹天宫》

四位大圣站着那个就是董大爷

好了,董文华大爷的一生和艺术成就也就说到这里了。之所以把他和李小春老师单独用这么大篇幅单独介绍一下,是因为在全国范围内,或者说在外行人眼中根本不知道这二位的业务能力多强,但一生际遇多么造化弄人!我想在这个平台上借着这个机会给二位老师扬名,也许我这样也是徒劳的,因为可能在这根本没什么人去看;或者在讨论关于六老师的问题上因为人生机遇的对比我说了几句气话,但我绝不是六学家,用那么下作的手段博人眼球。六老师影视艺术还是可以的,无论是花铁干,还是电影《过年》里的儿子,哪怕是演太上老君他也不是那么突兀。他的不务正业也是从吴承恩那个戏开始的。之前虽然也有迹象但没有这么严重,那个之后才变本加厉的diss周星驰,多年如一日的复读机,一心要把吴承恩与西游记夺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对此不惜大动干戈,这才导致了这场莫名其妙的六学狂欢,其实这都是没理由的。怼人也得对症下药,我敬重您的演技,但不作兴您的人品,两者不冲突。(我严重怀疑他就是因为父亲和杨洁导演没了之后压不住他了才叫他这么作的!)

兴致所到,说了几句气话,辩证看待吧!

文章最后,为了纪念董大爷,特写歪挽联一副,以示我小辈的敬意:

年少有成,忆津门争看狂行者;

驾云西行,惜人间不见活悟空。

——东部曙光敬上

致敬天国的李小春,董文华两位老师!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