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洁是什么(双洁简单释义)

圈圈笔记 64

近期,最热门的影视剧非《梦华录》莫属了。近些年,古偶剧层出不穷,《梦华录》并未与此类传统题材的模式有太大出入。那它为何能够火爆?

在原有结构和类型的基础上,《梦华录》增加了一些当下能够吸睛的元素,如很受关注的女性友谊、女性自主与奋斗等议题。同时,剧中男女主角的浪漫纯洁之爱也让不少观众上头。这让剧集出现诸多新意以及让人眼前一亮的段落。

《梦华录》剧照。

在剧中,有许多传统古偶以及当下许多此类恋爱剧的典型设定。或许正是因此原因,才会导致《梦华录》刚出几集之后就在网上引起一些争议,而其中对传统的恋爱模式以及双洁问题的讨论最受关注。

所谓双洁,即是指男女主角对性与感情都需要保持一种贞洁规范。这一点,同时具有先锋性与保守性。如何理解这一贞洁观念的两面性?这篇文章就从这里开始,围绕贞洁讨论了五四前后及至今日,爱情与性观念的复杂变化与矛盾纠葛。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越是身处变化繁多的社会,人们反而越是渴望一种纯洁浪漫的爱情。

如何理解古偶剧中的双洁规范?

对于古偶或是以俊男美女恋爱作为核心的故事类型而言,它们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矛盾性。

这一点或许可以通过现代中国文学诞生时的两类故事模式进行对比。一是广受欢迎且其传承和历史悠久的通俗爱情、言情小说,如近代的鸳鸯蝴蝶派作品;另一类则是以鲁迅《伤逝》为代表的涉及青年人自由恋爱的小说。此类小说往往具有强烈的批判和揭露社会问题的目的,作为故事核心的男女恋爱往往会成为一个表现更加复杂的社会、家庭与压迫等严肃问题的核心场域。而这两种类型都涉及年轻男女爱情之间的差异,许子东曾以一个形象的案列来区分:一男一女的往往是通俗言情小说,一男多女的则大多出现在严肃文学中。

对于此类言情小说而言,它们从一开始在感情问题上就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或更准确地说,导致此类故事核心的一男一女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现代爱情的典型特征。在鸳鸯蝴蝶派的小说中,一男一女模式代表着彼此的忠贞、纯洁和爱情的伟大,区别于传统《金瓶梅》那样的不平等情感关系。也正因此,我们才会在五四小说中看到年轻男女们通过自由且专一的恋爱来对抗传统的家族压迫与封建式的两性关系。而当时通俗言情类小说把这一模式与传统贞洁意识形态下的故事类型进行结合,从而奠定了其后此类小说最基本的故事模板。

《梦华录》剧照,图为赵盼儿与顾千帆。

《梦华录》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继承着传统的这一故事样式,并且因为在其中被表现得十分鲜明,而引起观众们的注意。因此,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对男女主角性与情感纯洁(双洁)的要求。

如一些文章指出的,双洁这一概念原本出自网络文学,尤其是女性向故事类型,如耽美等。早期的耽美文学中充满了对传统异性恋浪漫爱情故事模板的颠覆与瓦解,由此出现了许多出格的情感关系、人物类型与形象,再加上其中对性的关注、想象与创造,让此类故事往往会挑战主流的情感与伦理模式。恰恰是在这一背景下,之后的耽美文学开始进行了一场故事类型内部的转变,即从早期的渣男遍地与性爱泛滥转向一种更加专一与性约束的模式,对于故事恋爱双方的情感与性贞洁的要求随之兴起,从而渐渐形成了当下我们所知的双洁规范。

因此,双洁本身是在特定文本与故事类型中出现的标准,并且它的出现本身并不具有强烈的消极性,我们甚至也不能由此认为它是保守的。因为双洁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恰恰是为了对抗主流异性恋言情小说中对男女双方不同的情感与性道德标准。就如拉德威在其《阅读浪漫小说》中指出的,传统异性恋浪漫爱情小说中模仿且再生产着主流的性别/气质差异,男性往往被认为是恋爱中的主动者与庇护者,而女性则大都被塑造成消极的、脆弱的,等待着男性骑士来启蒙和拯救的被动者。

《阅读浪漫小说》,作者: [美国]珍妮斯•A. 拉德威,译者:胡淑陈,版本:译林出版社2020年7月

因此对双方的情感与性上的道德标准也随之不同:男性丰富的情感与性经历往往能够成为他们男性气质和身份的加分项,但女性则始终被约束在贞洁的范畴中。她们在情感和性上的一无所知与她们的品性、女性气质往往与她们在恋爱中的道德评价等价挂钩。

如何理解传统娼妓的主体性?

我们几乎不会在浪漫爱情小说或电视剧中看到以一个情感和性经验都很丰富的女人作为主角,但这样的男主则几乎是各类文学或影视作品中最受欢迎的角色。正是为了反对这一不平等的情感和性道德标准,作为女性创作与女性阅读的耽美小说才会强调双洁,认为恋爱双方都要受制于相同的情感和性道德标准,由此才能出现一段真正美好的爱情。

根据苏成捷的在其《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暂译,英文名为Sex,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专著中指出的,清代时期的性道德标准的一个重要变化便是在普遍化女性贞洁的同时也开始约束男性的性经验,夫妻之间的性成为最核心、合法与被认可的模式,除此之外的性都会受到相应的节制甚至法律制裁。但即使如此,无论是在所谓的严肃小说还是大众通俗故事中,男女两性在情感和性上的道德标准始终存在差异。这一意识形态被浪漫爱情故事大肆地继承同时也反复地再生产,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差异,但这一根本的结构却始终未曾动摇。

《梦华录》剧照。

这一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或可看做是近代五四史观的遗留物,我们可以参考高彦颐在其经典专著《闺塾师》绪论:从‘五四’妇女史观再出发中的观点。在高彦颐看来,五四史观受制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尤其在西方入侵这一危机意识下知识分子对于传统中国的理解具有强烈的偏激性。例如在妇女史中表现出的女性压迫说,认为传统帝制中的中国各阶层妇女都遭到家族与政治的压迫,是一类逆来顺受的食利者。由此而忽视了漫长历史中可能存在的众多细微和差异之处,尤其是对女性主体性及其意识的抹杀影响深远。

对于传统娼妓的理解也在五四妇女史观这一大背景下,她们被看做是封建社会中最底层且被压迫最残酷的群体。也恰恰是通过她们,封建社会的糟粕和黑暗被展现出来。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作者: 【美】高彦颐,译者:李志生,版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年5月

但这一判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遭到西方汉学家——尤其是女性主义史学家们,如曼素恩、高彦颐、魏爱莲与贺萧等——的普遍反对。由此才出现了其后对传统社会中各类女性,尤其是她们自身主体意识和实践的研究,如才女、家庭妇女与娼妓等。在贺萧《危险的愉悦》中,她便向我们展现了传统中复杂的娼妓现象,以及她们在这一处境下的生活、情感、自主与抗争等问题。

《危险的愉悦》,作者: 【美】贺萧,译者:韩敏中 /盛宁,版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2年5月

在《梦华录》中,赵盼儿反复强调自己因父罪(元杂剧中并无此情节)而没入官妓之后是如何保住清白的,而宋引章则不遗余力地想要脱离贱籍,或是表明自己和那些贩卖皮相的娼妓不同。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对女性群体的内部三六九等的划分本身在浪漫爱情剧中是反复出现的。

《梦华录》剧照,图为宋引章。

曾经在五四文学模式中所强调的是通过年轻男女的爱情来实现对家长制、森严的阶级区隔的反对,以及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由,但在其后的浪漫爱情故事中,我们却反复地看到爱情似乎只会发生在特定的人物角色、阶级甚至血统的角色身上,而那些被认为是低贱的、庶出或是长相一般的则不配拥有浪漫爱情以及一个良善的品性。

双洁标准为何会扩大化使用?

许多人对《梦华录》中透露出的双洁和等级制表现出惊讶,但与此同时,它却也恰恰反映了作为其最大观众的年轻群体内部所发生的观念转变,这一点在这些年此类层出不穷的通俗流行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反复出现。

双洁标准的出圈以及其扩大化使用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加幽微的社会心理。我们会发现,《梦华录》的主流观众还是当下处于消费市场中颇活跃的年轻女性群体,她们其中的许多人也大都是各类网文的忠实读者。因此对于双洁标准的诉求背后依旧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它原本的目的,即希望以此来约束浪漫爱情故事中男主角的情感和性经历。

由此来看,与其说它是保守的反应,不如说是年轻的女性观众对此类传统掌握在男性话语权中的故事类型进行的约束和塑造。她们似乎不再喜欢曾经那种浪荡公子,不再喜欢复杂的情感模式,而始终保持着对如耽美故事中较为真空且纯洁的爱情模式的期望。

《知否知否》剧照。

我们可以比较下另一部故事背景也是宋代的剧《知否知否》。在这部剧中,冯绍峰饰演的男主在与女主成婚之前就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性经验,这样的人物形象或许更现实主义也更符合时代背景,但它却也能够由此再次巩固传统爱情故事中不平等的情感与性道德标准。

这样的爱情模式往往更加成人且也符合主流异性恋爱情模式,但它却也恰恰是诸如耽美或是像《梦华录》这样古偶所反对和期望区别开来的,对于后者来说,男主必须也是在情感和性上都双洁的,否则这段浪漫爱情也必然是不纯洁的。

当代人为何渴望纯洁浪漫的爱情?

许多女性读者与观众由此来曲折地瓦解传统浪漫爱情中的权力结构问题,并企图建立起新的、更加平等的情感模式。只是这一模式本身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除了观众们这一隐秘的情感和欲望对抗之外,我们也会在此类强调双洁或是重复陈旧的爱情与社会阶级同构的现象里感受到一种普遍的焦虑,而这一焦虑来源于传统爱情神圣性的消失。现代爱情的诞生虽然与启蒙息息相关,但其所具有的超越性却依旧在此刻的世俗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众多文学与影视作品中,对爱情的赞美令其拥有了许多玄而又玄的力量,并且它也被认为是能够在面对现代虚无主义、原子化等现象蔓延中具有某种修复性的神圣之物。因此纯洁浪漫的爱情自始至终都会在大众文化中留有一席之地。不过,随着它的封闭以及其固化而可能导致进一步的保守,它也由此可能会被众多陈旧意识形态寄居。

在一个愈来愈复杂、混乱且不纯粹的时代里,人们渴望、想象与追求纯粹之物。而在一个情感逐渐碎裂且性日渐随意的现代社会中,爱情似乎在快速衰落。与一个人的亲近与联结也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亲密关系仿佛不再可能,因此,对传统浪漫爱情的美好追忆让这些偶像剧、爱情剧有了广大的造梦市场。《梦华录》为观众们营造着一个纯洁的爱情模式,背后也正是观众对爱情关系的想象。

《梦华录》剧照。

在这背后,我们还不能忽视市场与消费的隐形之手,它们为观众营造着最纯洁与美好的爱情之梦。其中看似无任何杂质,实则却依旧隐藏了两性性别权力以及传统爱情这一神话本身所具有的封闭性。对于爱情神话的想象,也应当考虑到这一背景背后的复杂性。

贱籍之人并非下贱,清白之家也可能并非真就独立与自主。这似乎是浪漫爱情剧的讨论中,一再呈现的复杂性。女性并非唯有通过与男人的爱情才能获得独立、成功或拯救,她们自我自在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是独立。这不受制于她们的性别、情感经历或性经验,也自然更不应该被阶级、经济或社会身份所制约。

文/重木

编辑/走走

校对/赵琳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