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1.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逐一、多,能单独充当定语、( )、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 )。例如句子歌声阵阵中的阵阵作( ),表示( )。
【答案】状语 宾语 谓语 多
【解析】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逐一、多,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宾语。例如:
①条条大路通北京。(作定语,表示每一)
②长征精神代代相传。(作状语,表示逐一)
③个个都是好样的。(作主语,表示每一)
④歌声阵阵。(作谓语,表示多)
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重叠,组成一A一A式,或一AA式。例如一队(一)队(的人)、一箱(一)箱(的衣物)、一箱(一)箱(地搬)。这种数量短语重叠后作定语,表示数量多;作状语则表示按次序地进行;作主语表示每一。例如:
⑤水中(一个一个)闪亮的波纹,像许多只眼睛看着我哩。
⑥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
⑦我们厂新来了许多小伙子,一个一个都是好样的
上述重叠格式中的后一个一可以省去,成为一AA格式,其语法意义和用法不变。例如一箱一箱——一箱箱。
有时不限于数词一,例如三架三架地飞过、两箱两箱地搬表示方式,作
状语。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17-18.
2.( )短语和( )短语统称量词短语。
【答案】数量 指量
【解析】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18.
3.数词、量词与名词的语法功能比较接近,三者合起来成为与谓词相对的( )。
【答案】体词
【解析】数词、量词与名词的语法功能比较接近,三者合起来成为与谓词相对的体词。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18.
4.( )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答案】副词
【解析】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18.
5.副词大致可分为八种,其中倍加、过于为( )副词,仅仅、均为( )副词,必须、的确为( )副词。
【答案】程度 范围 肯定
【解析】
(副词)分以下8种:
(1)表示程度:很、最、极、挺、太、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倍加、不大、比较、差不多。
(2)表示范围:都、大都、均、总、共、总共、统共、只、仅仅、单、净、光、一齐、一概、一律、单单、不单、就、全、通通、皆。
(3)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在、正在、将、
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早晚、一向、向来、总是、始终、永、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 再三、偶尔。
(4)表示处所:四处、随处。
(5)表示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准、的确、不、不必、没有、没、未、未必、别、莫、勿、是、是否、不必、不用(甭)、不曾、未曾、未尝、无须、无(毋)庸。
(6)表示方式、情态:大肆、肆意、特意、猛然、忽然、公然、连忙、赶紧、悄悄、暗暗、大力、稳步、阔步、单独。
(7)表示语气:难道、岂、究竟、偏偏、索性、简直、就、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竟然、必然、必须、确实、何尝、何必、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根本。
(8)表示关联:便、也、又、却、再、就。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18-19.
《文化要略》
1.大业三年,( )在诸多科目中设立( )( )二科,以考试策问取人。这就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
【答案】隋炀帝 明经 进士
【解析】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又在诸多科目中设立明经进士二科,以考试策问取人。这就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因其基本做法是设立科目,以考试举士,故称科举。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83.
2.唐代继承、发展和完善了隋代开始的科举制。唐代的考试方式主要分作两类:一是( ),二是( )。
【答案】常科 制科
【解析】唐代继承、发展和完善了隋代开始的科举制。唐代的考试方式主要分作两类:一是常科,二是制科。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83.
3.判断题:唐朝的常科就是每年举行的考试,设立的科目不下几十种,常见的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史科等,但以应考明经、进士两科的人数最多,其中又以明经科的考试最受尊崇,报考的人数最多,因而录取最严。
【答案】错
【解析】常科就是每年举行的考试,设立的科目不下几十种,常见的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史科等,但以应考明经、进士两科的人数最多,其中又以进士科的考试最受尊崇,报考的人数最多,因而录取最严。因为考中进士的人在仕途上晋升较快,唐朝的宰相大都是进士出身。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83.
4.唐朝参加常科考试的考生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中央及地方学校的学生,称为( );另一种是不在学校的读书人,他们可以向所在的州、县官府报考,经州、县考试合格后到京城参加考试,这些人称为( )。
【答案】生徒 乡贡
【解析】制科是皇帝临时设立的科目,也叫特科,其内容也相当庞杂,是朝廷特选人才的一种办法。参加常科考试的考生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中央及地方学校的学生,称为生徒;另一种是不在学校的读书人,他们可以向所在的州、县官府报考,经州、县考试合格后到京城参加考试,这些人称为乡贡。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83.
5.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主持,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任主考,后因考功员外郎位卑望轻,唐玄宗时改由( )主持,因此也叫( )。
【答案】礼部侍郎 礼部试
【解析】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主持,由吏部考功员外郎 (约同于今天的司长、局长)任主考,后因考功员外郎位卑望轻,唐玄宗时改由礼部侍郎(约同于今天的副部长)主持,因此也叫礼部试。考试地点在京城长安,中唐以后有时也分别在长安、洛阳两都举行。考试时间在每年春季。考试的内容和录取标准,各科并不相同。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83-184.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1.( )强调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探索知识结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答案】布鲁纳
【解析】布鲁纳强调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探索知识结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发现法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强调学生好奇心的内部动机而不是受家长影响或与同学竞争的外部动机。
【出处】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149.
2.( )理论的基础是刺激-反应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建立直接联结并由于强化的结果而形成习惯,习惯形成以后在遇到类似的刺激情境时,就会有自动的反应。
【答案】行为主义学习
【解析】由上述学习理论两大派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刺激-反应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建立直接联结并由于强化的结果而形成习惯,习惯形成以后在遇到类似的刺激情境时,就会有自动的反应。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支配作用,把学习看做是渐进的过程,着重研究外显的行为。
【出处】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149.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