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中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父亲背影穿戴作者)

圈圈笔记 66

我与父亲体型相当,骨架瘦弱,身单力薄。四十多岁以后,我发胖了,不知道啥时候,长了个大肚子,鼓鼓囊囊的,非常累赘。但我几十年的记忆中,父亲从没有胖过,总是那么单薄,尤其晚年,更加消瘦了。

父亲的前六十年,过得非常艰难。三岁时,爷爷去世,父亲与奶奶孤儿寡母,由二爷爷救助生活,相依为命,勉强度日。八岁左右时,家境每况愈下,生活更加拮据,奶奶被迫带着父亲远走他乡。十二岁时,奶奶又不幸辞世,饥肠辘辘的父亲不得不投靠老舅家寄居生活。十八岁时,父亲返回故里,再次依傍二爷。之后,成家、立业、挑担,成为了家庭栋梁,先后为二爷三爷送终,抚养了六个子女。

年幼时,父亲如一叶浮萍,孤苦伶仃。青年时,一路艰辛,缺衣少食。中年时,双肩挑担,负重前行。然而,父亲百折不挠,含辛茹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能化艰辛和痛苦为前进的动力,决心努力摆脱掉寒酸的羁绊,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父亲以善为本,诚实守信,清白做人,踏实做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赐予了我们为人的资本。

前年,因意外,父亲撒手人寰,享年八十又三。父亲的晚年,心理负荷明显减轻了,但他从不肯停下手脚,继续勤勤恳恳的劳动。这二十多年,我每年都是无本享用父亲的劳动成果,家里的面粉、菜蔬等等,基本都由父亲供给。七十岁左右时,父亲还乘班车,给我送面和菜。他会亲自把一袋七八十斤的面从车站扛到我在六层的家。现在想想,我真是个好吃懒做之辈。那个时候,父亲的背影总是给我健步如飞的感觉。

八十岁那年的春天,我带父亲去了南方,走马观花般领他逛了几个地方。一起走着走着,我就落在后面了,有时候,我不得不给他说,我不走了,在什么地方等他。那七八天,我认真而又近距离的欣赏了父亲的背影。他的身板笔直,脚步轻盈,胳膊摆动自然有力,从背影根本看不出他是八旬老人。这是我与父亲在一起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一段时间。我不止一次的问自己,八十岁时,我会有父亲的精神状况吗?

八十二岁那年春节,我领父亲再进京城。这一次,明显的感觉到了他的变化。迄今为止,我一直没有弄明白,究竟是一个月前大姐的去世击垮了他,还是真的老了呢。反正,他与两年前相比,真的是走不动了。从中山公园出来,他连坐地铁的精神都没了,尽管游逛过程中,时不时就要停停歇歇。我故意拖在他的身后,看着他步履艰难,四肢明显乏力了,父亲的背影从年轻态转入老年状了,心里有股说不出的酸楚。

他出意外的前五天,我回家看他。快到家门口时,我远远的看见了父亲的背影,穿着那件淡淡的夹克,腰板依然直挺挺的。他刚从家里出来,准备向西去,又是那个年轻态。我加速到了他身边,放下玻璃,他才停下了脚步。我让他上车,一起回了哥哥家,看看哥哥的工程进展。他在院里院外,挨个的看了一圈,然后先我一步回自己家了。我站在大门口,与工人们闲聊。不知咋的,父亲离开的那几分钟,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背影,直到他从前边的拐角处转弯看不见了为止。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笔直又单薄的身体,静静的步伐……

今日晚饭后,我开车上路的那一刻,看到了一个背影,顿时觉很特别的熟悉,遂停车看着背影从我的视线中渐渐消失后才起步。我想起了父亲,进而又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是篇不朽的文学丰碑,经久不衰,回味无穷。朱先生怀念父亲,我也是。我自知没有朱先生的文学功底,却也特想写写父亲的背影,不求与其比肩,只为一颗同样怀念父亲的心。

今夜,我想念父亲,不想眠,也注定无眠……

人生,总会有许许多多的背影,谨以此文献给所有让我牵挂的背影。顺祝安好。

2017.4.26夜

这是一篇旧文,借此与父亲说说话。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